4月8日至13日,国新办组织境外媒体“建党百年·红色之旅”采访活动,来自13个国家的25家媒体近40名记者走进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等革命老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今年适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名党员我有幸以工作人员身份参与了此次采访活动,近距离直观学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和井冈山精神,切身感受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从而倍加珍惜我们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一路上,我们重温革命历史,时常被眼前的展陈资料所感动,时刻感受着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井冈山精神。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人头攒动、游人如织。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游客走进博物馆,认真观看展品,仔细聆听讲解。他们带着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感慨万千:“感谢革命先辈的牺牲与付出,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相信未来的日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茅坪革命旧址群参观毛泽东旧居八角楼,感受伟人的艰难创业历程。毛主席在此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我党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据讲解员介绍,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晚上经常办公到深夜,为了节省用油,他只点一根灯芯。
在茅坪镇马源村,我们见到“海归”青年毛浩夫,这位曾留学英国,学习国际金融专业的“80后”小伙,两年前从南昌回到家乡,全职担任江西干部学院现场教学讲师。毛浩夫的爷爷毛秉华,曾担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退休后义务宣传井冈山精神近30年。毛浩夫说:“我想告诉爷爷,传承井冈山精神,后继有人。我要把井冈山精神的火种传下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精神是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巨大精神动力,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上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个英雄事迹,都令我肃然起敬。在采访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和平和谐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把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融入信仰、注入灵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本职工作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网络融媒体中心新闻发布保障部 艾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