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也是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薄弱的贫穷落后地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四川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625万减少到2019年底的20万、年均减少100万以上,贫困发生率从9.6%下降到0.3%,甘孜、阿坝、凉山这三个州所有涉藏的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中外记者前往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二组村民住房原址参观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总人口529.94万,其中彝族占53.62%。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原因,凉山州是全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9月9日下午,采访团车辆从成都一路向四川省西南方向驶去,经过6小时翻山越岭抵达凉山州甘洛县。甘洛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地势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208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91.6%。以前,这里的村民大多住着由简陋石土墙和木架组成的瓦盖房,与畜圈同院,环境卫生极差。采访当天,淅沥沥下着雨,泥泞的路面更加湿滑,记者们排成一路长队缓缓前行,有几位女记者甚至在下陡坡时不小心滑倒了。
记者在清水村二组村民住房原址前拍摄
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当地政府对农村住房、道路、电网、通信等进行升级改造,老百姓搬进了整洁舒适的新居,全面实现饮用水安全,有生活用电、网络电视、学校医院,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
清水村二组村民住房原址内景
如何让老百姓心甘情愿易地搬迁?在采访甘洛县清水村第一书记车明胜时,他结合多年来的扶贫经验说:“首先要将整个村的规划交给村民去做,让老百姓支持这项工作。只有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扶贫工作才能够一步步顺利开展。”面对村里年轻劳动力严重外流,传统种植作物收益不高、土地荒废的问题,车明胜调整传统种植模式,结合乡里引进的农业龙头企业,建成种植基地,并在村子配套建加工车间、冷藏库等,吸纳待业劳动力?;亟ㄉ栉褐诖赐恋刈饬蕖⒗臀窆ぷ?、技术学习等多项收入,同时为集体经济带来稳定收益。此外,清水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贴等,去年人均收入实现了1.8倍增长。
清水村安全住房集中安置点
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能致富,这是越西县委书记袁洪一直坚持的工作思路。城北感恩社区是越西县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点,为确保搬迁贫困群众的就业,社区对搬迁群众进行了劳动技能培训,并与东部地区协作进行劳务输出,为年轻贫困户寻找外出工作岗位。对于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越西县积极开发本地就业岗位和居家灵活就业项目,促进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外媒记者在越西县大瑞苹果产业园采访拍摄
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非遗扶贫工坊手艺人
越西县文昌中学操场,学生们正在上体育课
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项历史任务。大凉山脱贫巨变,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此次四川行采访活动,中外记者用镜头和文字向世界分享大凉山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讲述一路上经历的感人故事。如今,大凉山啃下了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百姓正在用勤劳和智慧开启生活全新的一页。(以上图片均由国新网 宋安琪 徐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