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五洲传播中心、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与古为友》近期正在腾讯视频热播,该片大胆地玩“跨界”,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互文互动,站在现代的视角凝视过去,又用古代的视角打量今朝。
流行碰撞重设传统定义
不同于以往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对某段历史或某种文化的全景式展示与深描,《与古为友》不拘泥于一种单纯的回望,而更热衷于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可能性。在已播出的前2集中,唐诗与摇滚,功夫与街舞,原本互不搭边的文化被两两关联起来。
中国隐居诗人寒山的诗歌,深刻地影响了远在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摇滚歌手鲍勃•迪伦;作为西方文化舶来品的中文说唱,其歌词的押韵实际上又借鉴了唐诗对工整与悦耳的追求。
▲将五言绝句的转韵应用到说唱歌词
咏春搏斗的节奏,其实与街舞的节奏交相辉映;八极拳的力量收放,又为街舞动作的设计提供灵感。
▲八极拳表演
《与古为友》建构了一种更包容、更广阔的观察视角,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诠释。这里的传统文化不是往日年轻人印象里那样的曲高和寡,甚至保守落后,而是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现代文化的映衬下,变得通俗、亲近、自然,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延展性。
新老大师搭建平等对话
《与古为友》在每一集都至少设置了两位嘉宾,他们分别是传统文化领域和现代流行文化领域的佼佼者,但前者会比后者稍年长一些。
在第1集中,鲍勃•迪伦诗集的翻译者、著名先锋诗人西川,搭档90后唱作音乐人陈粒。西川老师始终循循善诱,并结合景点耐心地为陈粒讲解唐诗的历史,帮助她理解唐诗的魅力。陈粒也表示对于传统文化作品“慢慢开始愿意看了”,并能运用到她的歌曲创作当中。
▲西川与陈粒
在第2集中,年轻街舞舞者余衍林,在香港资深电影及电视剧导演陈勋奇的指导下,亲身体验电影功夫和咏春,还询问了前辈对功夫的理解,最后编排出基于咏春的双人舞。
▲陈勋奇和余衍林
作为传者的“老大师”与作为年轻受众代表的“新大师”共同出镜,不像以专家访谈为主的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一样缺少其中一方的话语权;且老大师与新大师亦师亦友,营造平等对话,而不是说教的氛围。
展现前浪与后浪的良性互动,不仅考虑了观影群体的认知特点,背后还进一步塑造了传统文化愿意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的开放姿态。
时空重叠唤起共同情感
历史文化最打动人的,就是当其与现代情感相通的时候。若观众能够用现代的思维感悟到历史的魅力,心理距离就会被打破,观众与前人的联系得以建立?!队牍盼选吠ü伪鲋?,引导观众挖掘自身与传统文化的共性。
在第1集中,西川老师带领陈粒阅读《文镜秘府论》,了解古人是如何作诗的,而这与陈粒自己写歌词是类似的。观察、描述、韵律编排,古人作诗实际上就是现代人用心生活的浪漫延续,尽管很多人已经没有了这种心态。
在第2集中,当余衍林询问,在不需要实战的现代社会,功夫的价值何在时,陈勋奇认为功夫讲究的是无畏艰难的精神与气节。这不仅打动了凭借汗水成为街舞高手的余衍林,更能引起广大用积极态度面对生活的青年的共鸣。
流行何尝不是传统的再现?传统又未尝不是一种流行呢?《与古为友》模糊了传统与现代的边界,巧妙地塑造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唤起了中华儿女对民族精神的记忆,真正连接起传统文化与青年一代,点燃文化传承的火苗。
原文于2020年9月9日发表于“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HrPlP3A0uNoV0TMy__AX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