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佳节》,便可以了解中国人勤劳勇敢的精神传统,也可以了解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而不断的缘由。
见众生百态 唯“情”字不变
每一次庆祝佳节,都离不开“人”的苦心经营。是人创造了节日,而节日也在不断地灌溉着人。当《佳节》的镜头拉远,大量航拍让观众能够以陌生视角审视自己所过的节日,摩肩接踵的人群、缤纷的色彩、璀璨耀眼的烟火……浓烈的视觉印象扑面而来。
然而,当镜头拉近,特写每一个过节之人时,观众则会从他身上读到流转的岁月、百味的生活以及亘古不变的一个“情”字?!都呀凇返木低泛陀镅?,饱蘸情感的浓墨,祖孙情、父子情、乡情、爱情、友情……节日里透着深深的人情,而《佳节》将其一一捕捉放大,触动观众内心。
当年幼的许广智在花脸社火中舞枪弄剑投入表演,他的父亲许海龙在人群中严肃注视儿子的身影,那一个眼神读得出欣慰和疼惜;当甘肃乞巧节表演的巧舞落下帷幕,同甘共苦一个月的小姐妹们面临分别,她们脸上不舍的眼泪,让人感叹友情的纯粹和美好……《佳节》纵览全国,放眼海外,选取了数十个既典型又平凡的普通人,观众无不被他们身上质朴又伟大的情感所折服。通过他们起伏跌宕的节日故事,回想起自己所经历的节日,更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正是人的“情感”,使得相聚有意义,节日有价值,传承有动力。
无惧“变”与“异” 彰显文化自信
纪录片《佳节》不是一个陈列中国传统节日的展示柜,而是一次生动的田野调查。在记录的过程中,《佳节》也在探索着传统佳节的创新和流变,展现了一种内涵更为深刻的文化自信。
以往的文化产品似乎更乐于展示中华文化的“原味”和“古老”,怕“染色”、怕“串味”、怕“失真”,不得不束之高阁,文化果真变成了“遗产”。而《佳节》带观众领略到的一些节日民俗,已然发生巨大改变,却以更普遍、更流行的样貌潜入千家万户,而其核心精神却岿然不动。新加坡华人庆祝新春的妆艺大游行,大方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印度舞、芭蕾舞、现代舞甚至是机器人,都成为游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形成了全亚洲最盛大的花车游行和表演活动,使得新加坡的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人都热情参与其中,共享中国新春的欢乐吉庆;泰国华人把中秋节和“选秀”等结合在一起,这一多元融合使得中秋节成为当地最流行的文化元素之一。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唯我独尊,更不是敝帚自珍,中华文化向来讲究“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佳节》向人们展示了中华节日如何吸收、融合、改变,如何以包容和自信的姿态,在全世界开枝散叶乃至生长得更加扎实稳健。
以全球思维 讲好中国故事
《佳节》既立足中国的乡土,也把视野扩展至世界,以一种全球化的思维定位中国,审视传统,融合中外,贯通东西,把我们希望传达给世界的中国故事讲得更加精彩。
《佳节》的全球思维落在三点上:一是讲述地区的国际化?!都呀凇钒压泄诘乃械厍依ㄔ诒硐值姆段?,国内从南到北自不必说,国外涉及新加坡、泰国、美国……《佳节》主动地去展示人们熟悉的节日在异国他乡为更多人带去的欢乐和祝福。二是讲述角度的国际化?!都呀凇凡恢灰灾泄说难酃饨步谌眨舶淹夤嗽诮谌绽锏钠婷钐逖榉窒沓隼?。比如中外情侣——北京女孩赵晶和英国男朋友阿奇的春节过得格外丰富多彩,一起去故宫领略传统年俗的新玩法,亲自动手做吉祥挂件,再吃上一顿其乐融融的年夜饭……这种“深度体验”尽展中华文化的独特风采和开放姿态。三是讲述思维的国际化。想让外国友人更加清晰简明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文化,就要用全球共通的语言——情感语言来表达?!都呀凇凡蝗シ彼龅爻率鼋谌辗缢?,而是把重点放在对人们情感的描写上,《春望》对一年好运的祈求,《秋思》对家人、家乡的怀恋,《冬聚》分享团聚的喜悦,这些共同的情感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理解?!都呀凇酚镁墓菇ǖ那楦谢坝?,用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更好地与世界沟通交流,彰显中华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除此之外,《佳节》还推出了正式的英文版本,国家地理海外同步播出,以自信的步调走向国际。
一个好的中国故事,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核心价值观、加深文化认同,更能搭建起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这些,《佳节》都做到了。它以全球化的表达方式,深刻阐释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尊亲敬祖、以和谐为美等社会价值观,更凝聚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