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历程。40年风云激荡,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时期,甚至被看成是全球经济在这一时间段内最令人瞩目的事件。
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占1.8%,是一个看上去非常庞大的但同时极其贫穷,或者说微不足道的落后国家。今天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14.8%。
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384美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中排在倒数第七位。2017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达到9482美元。这个数字代表中国是一个如假包换的中等收入国家。
1978年,中国没有一座超过200米的高楼。今天全世界10幢最高的大楼中有8幢在中国。
1978年,中国没有一家私营企业,全都是国营企业且在世界五百强中微不足道。2017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中国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15家,其中有超过25家是民营企业。
1984年,汽车、自行车、马车,三车并行的北京城郊。这一景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1986年的上海街景。把家电背回家,在那个时代是一件极其值得炫耀的事情。
1986年的上海街景。把家电背回家,在那个时代是一件极其值得炫耀的事情。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他的跨年演讲《致敬四十年》中,分享了上述数据。改革开放,这场每一个中国人参与其中的伟大变革,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1990年4月,名营企业家鲁冠球成为美国《新闻周刊》封面人物,他是第一个登上《新闻周刊》的中国企业家。
1997年,城市高楼外的洗墙工。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城务工,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力量。
在外国人眼里,中国的巨变始终是一个谜,甚至西方学者曾多次认为中国就要垮了。但直到今天,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那么,中国改革开放4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其独特性是什么?中国究竟做对了什么?
在吴晓波的《中国巨变:1978—2018》(英文版)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它是对过去风云激荡的40年的一次高度浓缩。吴晓波以高度概括而又妙趣横生的笔调,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中国。它既是对过去40年历史的一次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的一次追问。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段历史都有自己的内在逻辑。通过《中国巨变:1978—2018》(英文版),外国读者将了解到一个更真实的中国,一个更鲜活的中国,也将感受到一个古老民族自强不息、激流奋进的命运历程。
作者简介
吴晓波,知名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类经典畅销书,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