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icc/uploadfile/2018/0913/20180913060128171.jpg)
《中国符号》“手艺仁心”系列微纪录片上线启动仪式
国新办对外推广局影视交流处处长孙海东表示,新媒体已成为中国影视作品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希望《中国符号》能够打造成符合互联网特性和海外受众观看习惯的新媒体产品,挖掘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r/cicc/uploadfile/2018/0913/20180913060140188.jpg)
国新办对外推广局影视交流处处长孙海东致辞
五洲传播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井水清表示,五洲传播中心长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为全球观众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影视作品,向世界观众展示一个精彩纷呈、客观真实、充满自信的中国。我们希望通过《中国符号》这样的新媒体项目,讲述传统文化的现代故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理念传递给观众,向世界呈现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充满活力的中国。
![](/r/cicc/uploadfile/2018/0913/20180913060156768.jpg)
五洲传播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井水清致辞
传统文化现代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自立项以来,《中国符号》项目组从景观胜境、岁时节庆、饮食为天、手艺仁心、今日创造、人物荟萃六大方向广泛征集选题,挖掘中国人现代生活中的文化符号,讲述传统文化的现代故事,以符合时代特色的国际化的语言呈现给全球观众,传播中国“好声音”。
截至目前,《中国符号》在海内外各大电视频道、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受众已覆盖22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观众了解五千年中国的重要窗口。
手艺仁心:用双手雕琢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
此次上线的《中国符号》“手艺仁心”系列共八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讲述了篆刻艺术家张翀、陶瓷绘画艺术家西门亚军、打铜父子传承人苏广伟与苏英敏等手艺人的匠心故事。
这些文化符号源于区域特色的土壤,也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他们正在我们身边,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汇聚着新时代的民族文化自信,成为绵延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下的时代缩影。例如,“手艺仁心”系列中,《打铜》的故事发生在“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广州市越秀区的“老西关”;而以“鸡毛换糖走天下”的故事名扬世界的浙江义乌,是《木雕》主人公的故事发生地……
公众人物传递正能量,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符号》“手艺仁心”邀请了王珮瑜、刘奕君、腾格尔、翟天临等担任故事讲述人,为中国故事打Call。大眼娱乐作为首席娱乐营销整合机构,则邀请了一大批公众人物参与线上预热,呼吁大家发现身边的中国符号,用行动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做出努力。
据悉,从9月13日起,《中国符号》“手艺仁心”系列将每周四同步登陆国内外主流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包括国新网、中国日报、人民视频、新华社APP、新华网、新浪微博、酷燃视频、小米电视、腾讯微视、爱奇艺、脸书、推特……《中国符号》项目组还将联合中国日报、新浪微博、酷燃视频、小米电视、腾讯微视等平台机构,共同发起了一系列围绕文化热点话题的活动。
![](/r/cicc/uploadfile/2018/0913/201809130602196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