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日内瓦,因以联合国总部为代表的各种世界性机构云集而驰名。这个位于瑞士西南角日内瓦湖(法国称莱芒湖)畔的国际性城市,三面被法国环抱。正因为如此,日内瓦属于法语区,本地居民通用法语。
一年一度的“日内瓦国际图书沙龙”是瑞士最大规模、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书展,至今已经举办了27届。作为全瑞士最大的年度文化交流活动,日内瓦书展的内容正变得越来越丰富。瑞士当地媒体评论说,日内瓦书展正在从传统的图书交易会向多元化、休闲化的方向迈进。参观者大多举家前来,将逛书展作为一项文化休闲活动。
连续五天在展馆里面呆着,感觉与国内书展最大的不同就是:哪里来的这么多小孩子?他们都不上课吗?他们拿着主办方为他们提供的“寻宝图纸”,或三五成群地追逐嬉戏,或满怀好奇地参观浏览,抑或席地而坐抱起书本细细品读。日内瓦人以法语为母语,我猜他们也就有了法语民族的独特自豪,所以英语在当地学生中间很不普及。“Bonjour, Monsieur”(你好,先生)、“Merci”(谢谢),是他们对我说的最多的词语。时间一长,完全不懂法语的我与完全不懂英语的他们,进行简单的交流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了。我想国家与国家的交往大概也就是这样,只要打破隔阂,心无芥蒂,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去面对对方,总能找到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空间的。
后来我才知道,举行书展时,当地的中小学是会放假的,幼儿园的小孩子们也会被老师带领着来到展馆,以展馆为课堂。或许按照他们的教育理念,这几天上不上课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来到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参观,去发现,去感受,去学习。
有一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早起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不算小,我打起了伞。在去展馆的路上,看见幼儿园的老师带领着一队小萝卜头,晃晃悠悠地也在朝展馆走。一队数十来人中,只有一两位打着伞,其他大多数都带着个帽子勉强遮挡,老师也没有让他们停下来避雨的意思。我当时想,这要是被某些把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的家长们看到,心该疼成什么样哟。该老师怕是要落得个“虐待孩子”的罪名吧?很为这位老师担心。
有一位当地老太太,每年都会到我们的展台来挑选很多中文书。印象深刻的是她在绝大多数人都只穿一件衬衫的5月,却穿起一个大厚双层的风衣,在展柜不停蹲着起来挑书时,汗如雨下。知道她不会汉语,只会法语,以前都只是在算价钱时,给她一个很好的折扣,算是唯一的交流,当然更闹不明白她买这些纯汉语书是为了干嘛了。今年借助于翻译,才知道原来她会写汉字,好奇心驱使我请她为我表演一下,她也很乐意展示。从包里取出了一个小本,上面就跟十字绣的底本一样,印着横平竖直的密密麻麻的小格子。她拿着笔,跟作画一般在小本上开始描汉字。经过往返几番的颠倒小本子,终于写出来了当天的日期,没有大问题。原来她买那么多中文书,是为了学习像这样来“描”汉字啊,也算是一种有益无害的文化娱乐活动了。希望她以后能写出更多的汉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