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翻得很快,转眼间,重新回到“五洲”上班已经一月。
2012年5月,我离开了“五洲”——不多不少,正好待了十年。2013年5月,我又重新回到这里。走进熟悉的楼道,迎上熟悉的面孔,心中踏实、沉静。会有如此的感觉,是因为内心的认定,认定此处才是更适合自己的所在。
离开的这一年,我依然是一名编辑,甚至依然在做新闻办的外宣项目,只是图书上的社标,换作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这是一家以对外汉语教材为特色的专业出版社,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产品是他们计划重点开拓的新领域。
在那边的工作紧张而充实。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心中也渐渐有了些疑惑。尽管在规划中,对外文化传播领域是北语社未来的重点方向之一,但无论是资金的投入、项目的开发、人员的配置,还是对外合作资源,都让人或多或少感受到无形的掣肘。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北语社做到了对外汉语教材领域的行业第一,也因而赢得了很多的荣誉。然而,在对外文化传播领域,尽管他们想努力拓展,却始终难以形成规模。如果说,这种“乏力”源于北语社在此领域的“先天不足”,那么“五洲”在这方面不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吗?
是的,“五洲”的平台优势,我早已耳熟能详。但我对它的认识,却从未像如今这样深入。一年前,正是因为看不清这种优势何时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不愿在无所事事中继续等待,我选择了离开。从2002年离开校园进入“五洲”,十年,“五洲”见证了我一点一滴的成长,让我从一个青涩学生变成独立的社会人。更是“五洲”,引领我加入外宣事业,将我锻炼为一名合格的外宣编辑。离开工作十年的单位,离开熟悉的同事、朋友,有多少不舍,只有自己知道。但那时的我觉得:离开,是一种对自己更负责任的态度。
今天选择再度回到“五洲”,是因为“五洲”的变化,让我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从外宣,到中国对外传播,到跨文化国际交流,这其中蕴藏的巨大空间,吸引着国内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而“五洲”,凭借它的平台,占据了起跑线上的优势位置,只要保持正确的方向,充分的速度,便可占领先机。
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事,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种幸运。一年的时间,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不论是我希望从事的工作内容,还是更适合我的工作方式?;谡庑?,我重新做出了选择?;蛐肀鹑嘶崛衔馐俏尬降恼厶?,而我只是觉得,今天的归来,同样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回来后短短的一个月,便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许多的变化。今天的“五洲”,不再是从前我熟悉的那个“五洲”,而是处处焕发着新的气息:新的目标,新的思路,新的格局,新的风气,新的力量……我为之感染,为之鼓舞,亦愿意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
离开与归来,都是一种选择。正是在一个又一个的选择中,我们完成自己,完成人生。纠结于其中的对与错,得与失,或者幸与憾,并没有多少意义。重要的是,明晰自己的方向,然后——认真地前行!(苏谦供稿)